讓更多中國互聯網研究人員了解IETF,也讓全球互聯網技術人員了解中國互聯網的發展。
2010年11月7日,國際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第79屆會議在北京開幕。這次會議由清華大學主辦、中國互聯網協會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協辦,來自世界52個國家和地區的1177名互聯網研究人員參加了大會。
這也是迄今為止IETF歷史上唯一一次在中國大陸舉行的會議。
IETF的文化和價值觀
互聯網能夠不斷地演進和發展與IETF息息相關。作為互聯網技術最主要的標準化組織,IETF負責制定互聯網核心標準RFC,從而從技術上保證、保持互聯網的穩定和發展。可以說,IETF成就了今天無處不在的互聯網。
要在互聯網技術上發力,了解IETF文化、參加IETF標準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中國最早參與IETF可能是在千禧年之后。2004年,清華大學團隊首次參加IETF大會,至此拉開了深入了解互聯網技術文化、攻堅互聯網核心技術的序幕。
“互聯網文化主要是開放、協作、共贏的文化,而IETF的價值觀是把自己的知識和精力貢獻給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要學習IETF的技術文化和價值觀,來為互聯網的發展做出我們中國人的貢獻。”在IETF79召開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建平說。
“參與IETF的本質是培養能為中國和世界做出技術貢獻的高水平人才。中國作為大國和網民最多的國家,如果不更加積極地參與IETF互聯網標準制定工作,只是跟在別人的后面,就無法在未來的技術研究和政策制定中占據主動地位。因此我國必須參與IETF工作,從而真正了解和把握未來互聯網技術和服務的方向。”清華大學教授李星說。
“吳建平老師和李星老師曾經多次參加IETF的會議,他們對IETF組織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加上當時中國的互聯網業務快速增長,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全球形成了一張網,變成了地球村。我們都認識到,發展互聯網必須要有開放的心態,國際的視野。中國要融入國際社會必須要加入互聯網國際技術標準體系中。”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黃澄清說。
可能正是基于這些原因,吳建平教授提出把79屆IETF會議的舉辦放在中國,讓全球互聯網技術人員了解中國的互聯網發展,也讓更多中國的互聯網研究人員了解 IETF。
走了一個快速通道
當時舉辦這樣一個國際的、大型的會議是相當有挑戰性的。尤其是審批流程長,程序復雜,要有預案,還需要層層上報。
“如果按正常流程報批,時間可能來不及,就辦不成這次會議了。吳建平老師找到我商量能不能簡化流程。評估風險和利弊后,我請示了有關政府主管部門,建議大家都做一些擔當,減少審批環節,不再上報。最終得到各方同意。我們用了短短幾周時間,終于把在北京承辦這次會議的事定了下來,相當于走了一個快速通道。”回憶14年前IETF會議召開背后的的故事,黃澄清說。
這次會議的時間選擇可以說恰逢其時。2010年,中國網民數量達到4.2億,網站數量729萬個,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擴張展現了廣闊的市場前景,中國已經真正成為互聯網大國。在互聯網技術應用與創新上,中國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當年,由中國大陸研究人員牽頭發表的互聯網標準文檔(RFC)達到了9篇,與這一年之前中國發表的所有RFC總和幾乎相當。
2010年11月,來自世界各地的1177名互聯網工程師齊聚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參加IETF第79屆會議。
IETF到北京
IETF第79屆會議的中國元素滿滿,讓前來參會的國際友人沉浸式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IETF79的會徽是明麗斑斕的天壇,幾根白色絲線代表光纖,象征開放互聯的互聯網,會徽的下方印有IETF79 BEIJING幾個大字。在會議開幕式上,主辦方準備了精彩的雜技表演、京劇、武術、舞蹈、民樂等節目,為參會者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其中,作為贈送給每位參會人員的手辦,精美的鼻煙壺備受與會工程師的歡迎。
時任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代表主辦方致辭歡迎,他特別介紹了第二代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2和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并從IETF主席拉斯·豪斯利(Russ Hously)手中接過了會議紀念碑。
拉斯·豪斯利說:“近年來,中國參會人員與日俱增,我們在中國的第一次會議所選擇的時間非常正確。”他介紹了IETF的文化和組織機制:“開放的標準促成了互聯網的成功。我們鼓勵每個人或者任何想參與的人參與我們的工作,這也是我們成功做出那么多協議的一個主要原因。當所有的參與者真的想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
作為會議在中國舉辦的推動者,吳建平教授在會上表示,由互聯網大國變成互聯網強國,核心就是要在互聯網技術和標準上獲得突破。IETF選擇此時在北京舉辦此次大會有著特殊的意義,既是對中國互聯網發展的肯定,也是對中國在互聯網技術研究和發展上寄予厚望,相信中國的科研人員會在互聯網技術領域為世界互聯網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這次會議,不僅是中國工程師了解IETF的契機,也是全球互聯網技術界了解中國互聯網技術進展的契機。來自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的技術專家們逐一做了下一代互聯網相關主題報告。會議期間,IETF的8個工作組同時進行了多場會議,對前期收到的互聯網草案進行討論。其中,由中國大陸研究人員牽頭或參與的多個互聯網草案得到了討論,提交草案的單位包括清華大學、華為技術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郵電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等。
推動中國互聯網技術人才成長
IETF第79屆會議的舉行,讓我國互聯網工程師有機會參與這次在家門口舉行的IETF大會,近距離接觸IETF,了解互聯網文化和互聯網標準制定。這一次會議的舉辦,對中國積極參與互聯網國際合作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動。其后,中國參與IETF的人數以及作為第一作者提出的互聯網標準數量都有質的提升。中國互聯網技術人員逐步從了解、參與和融入IETF,大步走向合作、貢獻和影響。
自2013年第88屆IETF會議以來,中國始終是參會人數第二多的國家。中國研究人員活躍于IETF的歷次會議,積極提交互聯網草案、參加會議、加入討論、努力促進標準的形成。
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24年10月,中國作者的RFC達到近200。根據發表RFC的作者所在國家統計,中國作者所發表的RFC數量在世界排名第六。
“IETF79在北京舉辦,是中國互聯網業界一個難得的機會,與許多互聯網技術的創始人、發明人、互聯網重要協議的起草人面對面地深度交流,這將激發中國互聯網工作者的學習和創新,極大地促進、幫助我們趕上世界互聯網發展步伐。”總結這一次會議的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胡啟恒表示,而后來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點。
來源: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