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學教授、CERNET主干網拉薩核心節點主任尼瑪扎西
1997年,在CERNET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地區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西藏大學接入西南地區網絡中心,并從西藏大學發出了CERNET第一封電子郵件,建設了西藏的第一個網站。CERNET西南地區網絡中心西藏主節點(后更名為CERNET主干網拉薩核心節點)成為西藏首個接入互聯網的網絡中心。
CERNET是一位播種者,它將計算機網絡建設的種子,播撒在了西藏這片土地上。在CERNET西南地區網絡中心和拉薩核心節點的辛勤灌溉耕耘下,這些種子生根發芽,終于結出了累累碩果,為西藏的信息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CERNET拉近了西藏與世界的距離
1997年,我受邀前往吉林延邊科技大學參加學術會議,并在會上分享關于藏文信息技術研究成果。回程途中經過成都時,負責CERNET西南地區網絡中心的專家找到我,一起探討了在建設CERNET西南地區網絡中心西藏主節點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我經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其間逐漸接觸到了海外的互聯網環境。國外同行向我介紹了萬維網(WWW)和互聯網(Internet),通過深入交流,我對互聯網這一獨特的網絡互聯方式產生了濃厚興趣,也逐漸意識到,互聯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先進技術,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必將改變未來。
CERNET拉薩核心節點的建設,對于西藏大學,乃至西藏自治區而言,都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我責無旁貸,毫不猶豫接受了這個挑戰。
為了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我特意在位于電子科技大學的CERNET西南地區網絡中心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學習,為的就是深入了解相關的技術和工作流程。我在專家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閱讀了大量資料,從最基礎的專業名詞學起,終于對互聯網技術有了些許的了解。這段學習經歷極其寶貴,為我參與建設CERNET拉薩核心節點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結束學習后,CERNET西南地區網絡中心的專家與我一同返回拉薩,全力推進CERNET拉薩核心節點的建設。
1995年,CERNET西南地區主節點通過兩條專線接入CERNET骨干網,一條通過華南地區節點華南理工大學接入,另外一條通過西北地區節點西安交通大學接入,兩條均為64KDDN專線,當時已經覆蓋云、貴、川、渝,但西藏暫時還未接入。
1997年,我們在建設CERNET拉薩核心節點時發現,64K線路已經不能滿足用戶需求,但申請更高的帶寬(2M)在當時的西藏地區無法實現。為此,我們轉變思路引入衛星通信技術,實行“天地合一”技術方案,采用“透明信道+雙層糾錯”技術,解決了衛星信道高干擾、高誤碼率的難題,打破當時國際社會一致認為“衛星信道不能用于互聯網環境”的說法,實現了成都到拉薩的2M互聯網通信。
當年7月,在CERNET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地區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西藏大學接入西南地區網絡中心,并從拉薩核心節點發出了CERNET第一封電子郵件,建設了全西藏的第一個網站。這也意味著,我們實現了CERNET拉薩核心節點至CERNET西南地區網絡中心,再到CERNET國家網絡中心的全網絡連接,開創了西藏自治區區域性接入互聯網的先河。
CERNET拉薩核心節點網絡中心,也因此成為西藏自治區第一個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機構。起初,網絡接入服務主要通過撥號上網等方式實現,在西藏大學校園網1999年建成前,我們就開始為校內各單位提供了網絡接入服務,并擴展到了對校外專家的支持。逐漸地,互聯網接入服務輻射向西藏的教育管理部門和其他高校,推動了西藏整個地區互聯網應用的發展。
西藏大學信息化的發展歷程見證了CERNET在西藏的深遠影響。CERNET對西藏大學的發展至關重要,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不僅為學校信息化建設中的各種難題提供了更優的解決方案,也為促進西藏大學的教學、科研和管理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際上,西藏大學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基礎正是建立在CERNET拉薩核心節點的建成之上。自從1997年建立了CERNET拉薩核心節點后,我先后負責規劃了西藏大學三期校園網、數字化教學系統和西藏第一個IPv6園區網的建設,這些都離不開CERNET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西藏大學的章程記載了我們近30年前申請的域名,至今仍在學校使用。
當前,西藏大學的信息化建設已經逐步步入正軌。西藏大學是西藏自治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在某種程度上,CERNET的接入不僅僅是對西藏大學教育教學信息化的促進,更是對整個西藏自治區教育工作的一大助力,加速了西部地區教育資源的共享和教育質量的提升。
山高路遠,不忘來時路。當初,拉薩節點面臨的最大困難并不僅僅是經費的短缺,更是人才的匱乏和資源的稀缺。面對技術和設備上的挑戰,我們也時常感到無助。為了克服這些難題,我們采取了最直接的方式——撥打長途電話尋求幫助,尤其是經常求助電子科技大學的專家們,他們的答疑解惑幫助我們克服了初期建設過程中的種種困難。
西藏的互聯網,不能等!西藏的發展,不能等!西藏大學作為CERNET全國節點院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須緊跟CERNET整體建設的步伐,不能因為任何原因掉隊。我們清楚,任務緊迫,刻不容緩;我們深知,沒有“特殊”待遇,必須迎難而上。
拉薩核心節點建成后,我們就迅速投入到包括郵件服務和網站建設在內的一系列服務建設中,為了跟上大部隊,加班加點啃資料,沒日沒夜研究技術,成了工作常態:根據資料手動設置Unix系統的Sendmail郵件傳輸代理、建設DNS域名解析服務、利用HTML語言搭建起了西藏自治區第一個網站服務器……這些往事至今仍歷歷在目。
實際上,當時團隊中真正的核心成員只有三位,分別是我、擁措教授和群諾教授。我們同在西藏大學計算機教研室工作,而這里也正是后來CERNET拉薩核心節點的根據地。
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無疑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西藏及時跟上了時代的發展步伐。現代教育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而信息技術中最基礎的部分就是計算機網絡。如果CERNET拉薩核心節點的建設推遲到2007年,那么西藏大學的信息化建設就可能會滯后十幾年之久,這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難以想象。
CERNET 30周年值得大書特書
CERNET 30周年不僅是教育信息化領域的一件大事,更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盛事。作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CERNET在過去30年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不僅體現了我國在教育和科研網絡建設方面的實力,也為全球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中國范式。CERNET 30周年值得大書特書,以此激勵更多人投身于教育信息化事業,共同推動中國教育事業邁向新的高度。
CERNET是中國第一個互聯網主干網,在這30年中實現了從跟隨起步、趕超創新,到突破引領的跨越,而這也正是我國互聯網發展的縮影。CERNET不僅加強了高校間的網絡連接,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共享,還培養了大量網絡技術人才,在推動教育公平和促進學術交流方面貢獻巨大。CERNET作為非營利性的網絡,發展到今天,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力,展現出如此強大的生命力,令人贊嘆。
CERNET的創新從未停歇。近年來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未來互聯網試驗設施FITI,這張以純IPv6技術為主的試驗網,為我國研究和設計未來互聯網體系結構提供了國際領先的開放性試驗環境。FITI是一項了不起的工作。
總結來說,CERNET的成功離不開以下因素:
首先,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包括教育網在內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CERNET的發展基本是與改革開放同步進行,也受益于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科技創新的不斷進步。
第二,CERNET由國家投資建設,教育部負責管理。CERNET的成功離不開我國政府對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視和超前部署。國家在CERNET建設上的大力投入和政策支持,為CERNET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現在看來,國家的這一戰略布局顯得尤為英明和正確。
CERNET不僅僅是一項網絡基礎設施,更是一個承載著海量教育資源的平臺,對我國教育強國戰略的實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CERNET這樣的教育科研網絡,我國的信息化建設以及教育強國戰略的落實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出現明顯短板。
第三,CERNET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一群有情懷、有公心、有慧眼、有格局、有擔當的高校和專家的無私奉獻、團結拼搏,他們心系國家和人民的教育和科研事業,秉持著發展互聯網的堅定信念。
CERNET老一輩的開拓者,以清華大學吳建平院士和李星教授等為代表的一眾專家前輩沖鋒在前,引領創新,為CERNET贏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認可和尊重。今年6月,吳建平院士牽頭的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核心技術SAVA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1月,李星教授獲國際互聯網最高榮譽波斯塔爾獎。這樣的榮譽,不僅是國家和國際層面對他們個人貢獻的認可,也是對CERNET所取得成績的高度肯定。
最后,也是特別重要的一點,CERNET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分布在全國的幾十所乃至上百所高校的共同努力,CERNET的成功是所有高校肩負教育強國使命、團結奮斗的結果。CERNET凝聚了高校聯合群體,形成了團結協作、奮力拼搏、無私奉獻的團隊精神,使得CERNET持續不斷地圓滿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CERNET所形成的多所高校聯合承擔國家項目的協同創新機制,成為高校科研大團結、大協作、大發展的成功案例。
CERNET的光明未來可以預見
多年來,我身兼數職,主要從事三方面工作:一是負責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CERNET拉薩核心節點的建設與維護;二是開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教育教學工作,培養了信息技術領域的專業人才;三是響應社會的實際需求,投身藏語語言智能的研究與開發。
我的專業是計算機網絡,之所以一開始就投身于藏語語言智能的研究,是與當時西藏各行各業對藏文信息處理技術呈現出的廣泛需求有關。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移動通信開始進入并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然而,由于沒有藏文版的移動操作系統,人們只能用移動電話通話,無法進行進一步的藏文信息處理、傳輸和共享,制約了社會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具體來說,文字處理等輕量級桌面辦公軟件的需求愈發旺盛,但那時藏文相關的信息化工作尚未完全跟上時代步伐。
因此,我們開始解決這些問題,藏語語言智能也逐漸成為我涉足的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帶領團隊全身心投入藏語語言智能的研究中。通過十數年的奮斗,我們填補了藏語語言智能領域系列技術空白并推廣應用,極大提高了西藏和我國涉藏地區的社會信息化水平。信息網絡時代,西藏沒有落后太多。
建設需要學習,學習更需要人才。西藏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也使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網絡信息領域的人才培養尤為關鍵。因此,西藏大學開始著力建設計算機網絡學科,將計算機網絡作為計算機專業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力求為學生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機會。我們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服務于西藏乃至全國信息化建設的專業人才,為西藏的信息化及其他相關領域的發展貢獻力量。
回頭來看,上世紀90年代初,西藏大學抓住了計算機學科發展的契機,CERNET功不可沒。1997年,CERNET拉薩核心節點開始建設;1998年,西藏大學開始培養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1999年,西藏大學校園網正式建成。可以說,西藏大學的計算機網絡學科建設是伴隨著CERNET拉薩核心節點的成長而逐步建立起來的。如果沒有建設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在西藏建設節點的契機,就不會有一批人投身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探索,西藏大學的信息技術發展可能會滯后很多年。
目前,西藏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教師,無論是早期的還是現在的,都接受了網絡相關課程的培訓。可以說,CERNET拉薩核心節點的發展不僅推動了西藏大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進步,也帶動了計算機網絡領域的人才培養。從這個意義上講,CERNET的建設對西藏大學乃至整個西藏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CERNET在技術方面的光明未來是可預見的,前景十分廣闊,有望緊跟甚至引領全球網絡技術的進步。當前,隨著大模型等前沿技術的興起,全球教育方式將發生深刻變革,希望CERNET能夠抓住機遇,積極探索和應用新技術,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中國教育網絡的創新能力和領導力。
回想起來,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教育網的建設經歷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前輩專家們的言傳身教、計算機網絡建設的實踐經驗,以及對前沿技術的持續關注,都成為我寶貴的技術積累和精神財富。未來,我希望能有機會深入到網絡技術研究領域,從CERNET的發展中不斷汲取營養,為中國教育的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使我也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利用自己在自然語言處理和語言智能方面的技術積累,繼續服務國家戰略和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目前,我正在牽頭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希望研究成果能夠服務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發展。
近30年的相伴,使我與CERNET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值此CERNET成立30周年之際,衷心希望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能夠越辦越好,蒸蒸日上。同時,我也希望CERNET能夠繼續對西部高校和邊疆民族地區的高校給予關懷、幫助和指導,讓這些高校有機會與教育網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相信在CERNET的支持下,西部高校和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和科研事業將煥發新的生機,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最后,希望互聯網領域的年輕一代能夠認準目標,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在實現個人的價值的同時,為教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文根據尼瑪扎西院士采訪觀點整理